清華之后,北大宣布:外籍學生免試入學!

近日,北大國際合作部留學生辦公室發布通知明確:決定取消2020年留學生本科生入學考試項目筆試環節,學校將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進行遠程面試。

近日,北大國際合作部留學生辦公室發布《關于2020年留學生本科生入學考試項目考試方案調整的通知》,通知明確:決定取消2020年留學生本科生入學考試項目筆試環節,學校將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進行遠程面試。
也就是說:持有效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是外籍生,只要通過面試就可以進入就可以免考進入中國最好的大學,比如清華、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學校。
盡管注明了是“由于新冠疫情影響”,但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在此之前,和北大一直并列為中國最頂尖大學學府的清華,已經將外籍學生無需考試入學作為一項長期政策。
作為中國超一流高校,在國人眼中為什么卻對外籍降低門檻,目的何在?
第一,實現2049年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向往的留學目的地”這個宏觀計劃。中國教育部長陳寶生曾表示,2049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向往的留學目的地,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站立在世界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到那個時候,中國的標準將成為世界的標準。
為了實現這個計劃,我們對于外國留學生出臺了較為友好寬松的政策,比如較低的學費和獎學金,各類方便的福利政策。清華和北大的免筆試政策也是此類。
第二,與國際接軌。
韓國的一流大學在刷掉大量韓國考生的同時,部分中國學生卻都能進去;還有這幾年在走國際化路線的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也大批錄取了中國學生。搞得日本人心里很不平衡,《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說:“日本頂尖大學充斥中國高考失敗者?!?/p>
但這些學校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是外籍學生可以繳納比本國學生高昂的學費,然后是通過引進一些國際學生,增加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如果把學校當成一家企業來看,在開發新市場的時候給予一定的補貼,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第三,免筆試不代表沒有門檻。
盡管沒有筆試,但面試也是有淘汰率的。前面說了,200個人也平均要淘汰30人左右。
北大的面試采取的是無領導小組討論式,10個學生一組對話題進行討論,考官觀察學生的表現,擇優錄取。
而清華大學在招收國際本科生的要求中,明確指出,“由于大部分課程采用中文教學,因此申請者的漢語水平需要達到HSK五級(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漢語水平最低達到HSK四級也可申請,但需在入學后一年內達到HSK五級(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否則取消就讀資格?!?/p>
第四,不是所有外籍留學生都具備免考上清華北大的資格。
想要以外籍留學生(華僑生)的身份上清華北大,除了有外國綠卡和護照之外,還需要滿足國外居住時間。
簡單概括一下:只有考生本人和父母一起拿到了綠卡,只有一方拿到是不可以的,并且在你拿到綠卡的國家2年內居留至少18個月,才能算是華僑生。
或者,考生本人和父母沒有拿到永久綠卡,只是拿到了5年以上的居留簽證,那考生本人要在報名前5年內,在這個國家累計居留不少于30個月,才能算是華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