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優才再升級,普及大灣區!這類人擁有更多來港優勢!

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其任內本屆政府最后一份《施政報告》。根據報告顯示,北部都會區是媒體熱點,還有一大不容忽視的亮點:香港人才政策變化。在報告中,港府用《培育人才及青年發展》整整一大篇章強調引進外來人才、豐富人才庫的迫切決心。

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其任內本屆政府最后一份《施政報告》。根據報告顯示,北部都會區是媒體熱點,還有一大不容忽視的亮點:香港人才政策變化。
在報告中,港府用《培育人才及青年發展》整整一大篇章強調引進外來人才、豐富人才庫的迫切決心。
1、優才計劃配額翻倍
“優才計劃”的年度配額倍增至4000個,以吸引世界各地優才來港工作”。
申請人只要滿足優才計分的分數線,能達到80分就可以申請“優才計劃”。
2、IANG簽證或擴至大灣區分校
IANG,全稱 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一直被稱為最寬松的香港簽證制度,是無數學生的留港救星。IANG不設配額,只要在港修讀了經官方認可的全日制本科或以上課程的非本地生,畢業一年內可無條件逗留香港;一年以后,只要在港找到工作,就可續簽,直至獲得永久居民資格。
上述安排原本只為香港各所大學的非本地畢業生而設;但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因愈來愈多大學在大灣區開設分校,港府正與內地相關部委商討,將IANG擴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分校。這意味著,一批在內地讀港校的學生,在將來也能持IANG簽證來港工作。報告還指出,新安排考慮有關學生就讀的課程和程度,未必涵蓋所有非本地生,或將設人數上限,教資會將適當增加撥款讓大學生放眼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促進大學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為壯大人才庫,政府可謂不遺余力。
3、還有哪些人可優先來港?
研究型人才
今年年初,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提出“杰出創科學人計劃”,計劃動用20億元,以更高的薪資、更多的津貼、更多的實驗資金吸引更多的國際知名創科學者及其團隊來港。由海外來港學者如獲提名,將獲提供最多五年的資助。港府在施政報告中強調,將繼續推行“杰出創科學人計劃”,以海納更多研究人員。
法律人才
根據施政報告,律政司將放寬律師解決國際商業糾紛的資歷要求、厘清業務交易,計劃涵蓋以下四類免簽證國國民,即:
(1)仲裁員;
(2)專家證人和事實證人;
(3)代表仲裁程序任何一方的律師;
(4)仲裁程序各方(合資格人士)。
此“為來港參與仲裁程序的人士提供便利先導計劃”原本僅打算推行兩年,但律政司表示,在未來,這項計劃亦長期有效。
藝術類人才
施政報告指出,港府將專門統籌創意產業及旅游政策,以推進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不僅如此,還會透過“電影發展基金”培育新晉導演和編劇人才。
報告還表示,金融服務人員、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航空人才、外商等海外人才如計劃落戶香港,都可能在政策上享有更多優勢。
現在申請香港優才的成功率,要比前幾年更高。因為港府對人才的需求比前幾年更多,為此他們特意將香港優才每年1000個名額直接提高到4000個。所以,現在是拿香港身份最好的時機。
拿到香港身份之后,能夠享有多種生活便利,比如比較優惠的個稅政策。在中國香港,年薪15萬港幣以下的人是不需要交稅的;年薪在15-50萬港幣以下的人,稅率平均為2%;年薪超過50萬港幣的人,稅率平均在6%,然后接替上升,最高為17%。
如果你拿到了香港身份,那么返回大陸工作,還有機會享受“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優秀人才的稅收補貼。
香港優才計劃申請資料簡單,流程快,無需投資,沒有語言要求和職業限制。香港身份究竟有什么好處?
免簽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香港居民與內地居民同等權益
在內地任何城市首套房不限購
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個稅補貼15%
子女入讀內地國際學校
感興趣的客戶朋友,歡迎垂詢邦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