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將向游客開放,未來太空游不再是幻想

當地時間6月7日,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項新計劃,擴大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價值,歡迎個人到國際空間站“旅游”,“旅游”期限最多30天,首次出發日期最早為2020年,每年進行兩次飛行。同時,NASA也允許公司和機構對國家空間站的使用進行競標。

當地時間6月7日,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項新計劃,擴大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價值,歡迎個人到國際空間站“旅游”,“旅游”期限最多30天,首次出發日期最早為2020年,每年進行兩次飛行。同時,NASA也允許公司和機構對國家空間站的使用進行競標。
“對于國際空間站來說,NASA正在開放更多的商業機會,這是我們之前從未有過的。”NASA首席財務官Jeff DeWit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不過,他表示,現在估計NASA能從其中獲得多少資金還為時過早,但NASA可能會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收費金額。
NASA在新聞稿里指出,隨著波音和SpaceX兩家公司商業發射技術的完善,未來將由這兩家公司負責招募旅行者,并對其進行訓練以保證旅行者符合太空飛行的標準。
長期以來,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化被認為是降低NASA每年運營該站成本的方法之一。同時,此舉可能還有助于NASA募集資金。去年,特朗普政府曾提出到2024年徹底結束聯邦政府對國際空間站的資助,這一舉措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離開地球,唯一能長期生活的地方,自2000年首次投入使用以來,它一直承擔科學和商業研究的中心的角色。Teal研究公司資深空間分析師Marco Caceres表示,盡管多年來,NASA已經討論了擴大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化,但這次的計劃代表了現狀的改變。“它不再只是用于科學和研究,允許個人旅行,并利用這個空間站來賺錢。賺錢,那可不是一件小事。”Marco Caceres說。
未來,NASA稱還將會向私人公司尋求運營空間和添加模塊的建議,并在年底前最終確立一個計劃。
美國航天局將允許私人乘坐美國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旅行,但價格不菲,除了近6000萬美元的往返“客票”,每人每天還要支付大約3.5萬美元的食宿等費用。
美航天局說,太空旅行最早2020年成行,游客“不僅限于美國公民”,未來計劃每年提供兩次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機會,每次最多持續30天。這是美航天局首次批準私人游客進入國際空間站。
美航天局首席財務官杰夫·德維在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游客須購買大約5800萬美元的往返“客票”。在國際空間站的食宿費每天大約3.5萬美元,包括2.25萬美元的食品、空氣和醫療等補給費用。
美航天局計劃2025年停止對國際空間站的直接支持,使這一國際航天項目商業化,而開放私人旅行將是商業化的一部分。
美航天局說,私人游客須搭乘由美國商業公司制造的飛船往返國際空間站。目前的兩個選項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載人版“龍”飛船以及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但兩個飛船及其火 箭發射系統尚未進行載人首飛。
目前,載人“龍”飛船已完成不載人首飛,但4月發生的一次靜態點火測試失敗給原定于7月進行的載人首飛帶來不確定性。“星際客機”飛船的不載人試飛時間也由原計劃的4月推遲到最早8月,而載人試飛則從8月推遲到“今年晚些時候”。
此前,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已將多名私人游客送往國際空間站。2001年,美國商人丹尼斯·蒂托支付了2000萬美元,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了8天,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自掏腰包的私人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