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買房貸款年限:15年or30年如何抉擇?

在美國買房貸款年限,最常見的主要有30年和15年,隨著年限的提升,利率也是在逐步提高的,很多置業者常常在貸款15年還是30年上糾結,那美國買房貸款期限:15年or30年你更適合哪個呢?邦海外小編為大家分享:

在美國買房貸款年限,最常見的主要有30年和15年,隨著年限的提升,利率也是在逐步提高的,很多置業者常常在貸款15年還是30年上糾結,那美國買房貸款期限:15年or30年你更適合哪個呢?邦海外小編為大家分享:
美國買房貸款期限選擇要素:
其實,期限長短沒有絕對的好或壞,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判定。
承受能力:
先看看15年貸款的每月還款額是多少,是否有能力貸15年的款。如果你每月收入負擔不了15年的貸款,就只能考慮30年的房貸。15年房貸的利率比30年房貸的利率低,但15年的房貸每月還款額比30年的高,因為你要在一半的時間內把欠的本金和利息全部還完。
財務狀況:
用15年的房貸買房的確省利息費用,但同時這也意味著你減少了可以投資其他項目的機會,因此許多人不要這樣的房貸,而選擇了30年的貸款。
年齡和職業
選擇15年房貸的消費者一定要考慮他們的工作是否穩定。也許你的收入能夠負擔15年的房貸。但是,如果你失去工作,就無法支付房貸,同時你也沒有收入可以支持申請再貸款(refinance)去換成30年的房貸。
而且也要考慮你的專業或者職位是否穩定到每月能夠拿出這么多錢支付房貸。一個替代辦法是,申請30年的房貸,但是一旦收入增加,加大還款支付額。住家貸款通常允許你在任何時間額外增加貸款支付額,沒有罰款。
假如你選擇30年房貸,你要支付高利率。但是,只要你有能力,你還是可以縮短支付期限,把30年房貸在更多的時間內付清,即每月寄出多余的錢給房貸銀行。你可以提前調整支付額,而不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根據財務狀況被迫做出決定。你要確定付清高利率的信用卡,留有至少六個月的緊急備用金,然后在縮短房貸期限。
假如你能夠支付15年的房貸,而不擔心工作丟失或者其他財務打擊,但是你并不想每月被迫支付高的貸款,這樣,你可以申請30年房貸,但是在15年內還清。如此比15年房貸多付利息,但是比30年房貸利息還是要少很多的。
想要15年支付的人應該衡量一下在15年支付完畢的優點和缺點,使用30年房貸的人或許在他們退休時間還要支付房貸,支付15年房貸的好處是在退休時無債一身輕,而選擇30年房貸可以在工作時把更多的錢放進其他的投資里,一旦你退休時收入比退休前高,房貸利息可以幫忙省很多的稅。
老年人經常有很多養老金,社會安全金和許多退休資產,在退休時有很多現金流。退休人士經常沒有抵稅費用。通常從30年房貸中獲得較高的稅收優惠,但在決定期限時這不應該是一個主要因素。30年房貸比15年房貸繳稅較少,這是因為30年房貸需要交更多的利息。
總之,你的財務狀況決定你應該考慮的房貸期限。
美國買房貸款注意事項:
如果有了美國身份,在美國可以實現低利率貸款,再加上信用好的話,美國貸款買房僅需要30%,貸款利率僅為3.85。在美國買房貸款更要注意以下事項:
選擇好貸款銀行
一般來說,在南加州可以接受外國人買房貸款申請的銀行有3到4家,包括匯豐銀行、華美銀行、國泰銀行、富國銀行。這四家貸款銀行對存款的時間要求有所不同,匯豐銀行必須要求開設一等客戶賬戶并存入10萬美金,存放時間60天以上才可以申請貸款,而華美、國泰和富國銀行則要求較低開戶為2000美金,并且沒有存放時間要求。
盡量持有現金
在美國,50萬美金以下的房子銷售中,20至30% 為現金買家,而50到100萬美金的房子銷售中則有10至20%為現金,可見,擁有現金較多的買家才會更具有競爭力,才能更加有可能購得房產。
找對貸款經紀人
在美國貸款買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首先你的英語水平就得過關,再者你需要了解很多相關的政策和知識才可以,如果你覺得自己應付不來,那么較好還是選一個合適的貸款經紀人,這樣他就可以幫助你處理貸款的相關事宜,讓購房更加方便。
注意審批時間
HSBC銀行貸款審批速度較快,大約30到40天通過,較低首付款為30%,但必須審查你的個人與公司年收入和銀行存款余額。華美和國泰銀行要求較低首付款為40%,不用查核個人收入但要求設定月供貸款銀行自動轉賬,其審批速度為40到50天,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注意競價較量
由于賣家和貸款公司對買家的貸款申請審查比較嚴格,所以外國買家的貸款申請難度相對就會更大。所以,外國買家應該注意的是,如果你可以在競價較量中開出高于賣價的5至10%以上的買單,這樣就更有可能購得房產。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美國買房貸款年限:15年or30年你適合哪個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您還需更多的了解,可以直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我們將會以最專業的態度和顧問為您提供定制化的服務。
風險提示:海外房產信息由開發商/項目方提供,請投資者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自行核實相關信息,謹慎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