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次的印尼大選落幕,先任總統連任幾乎無懸念

印尼這次大選由1.9億選民選出新一屆總統和副總統、國會議員和地方代表。政府在全國部署約60萬名警察和軍人,確保選舉順利舉行。官方統計的正式得票結果將于5月公布。當選者將在10月宣誓就職,任期至2024年結束。

4月17日,印尼,一場全球最大規模單日選舉投票已經結束。
根據Indonesia Investment最新消息顯示,截至目前,非官方的快速點票顯示現任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穩獲領先,但官方選舉結果要在4月至5月逐步公布。
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和前軍方將領普拉博沃·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最終誰將獲勝成為下任總統成為最大焦點。
印尼大選最新結果
印尼昨天舉行總統大選,依據投票所抽樣進行的“快速計票”結果顯示,有“印尼奧巴馬”稱號的現任總統佐科可望以大幅領先擊敗對手退役將領、前總統蘇哈托的女婿普拉伯沃。
民調機構SMRC表示,佐科得票率為55.34%,對手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為44.66%;“晴雨表”快速計票結果顯示,兩人得票率為55.36%和44.64%,佐科領先;“政治指標”計票顯示,兩人分別是55.97%和44.03%。
印尼這次大選由1.9億選民選出新一屆總統和副總統、國會議員和地方代表。政府在全國部署約60萬名警察和軍人,確保選舉順利舉行。官方統計的正式得票結果將于5月公布。當選者將在10月宣誓就職,任期至2024年結束。
除總統選舉外,此次大選還將選出2萬余名人民代表議會(國會)代表以及地方理事會、各省及縣市地區代表。據Litbang Kompas基于17.55%樣票的統計結果,佐科所在的印尼斗爭民主黨(PDIP)遙遙領先,獲得23.97%選票;普拉博沃所在的大印尼行動黨(GERINDRA)緊隨其后,獲得11.86%選票。
印尼此次大選為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同時舉行,近1.93億合格選民參加了投票。
據美聯社報道,投票整體順利,但由于投票材料未能及時到位,巴布亞省首府查亞普拉的幾個地區投票被迫推遲至18日。巴布亞選舉委員會領 導 人西奧多勒斯·科塞(Theodorus Kossay)17日表示,“除了阿貝普拉地區外,查亞普拉南部的三個區域投票都將推遲”。
印尼大選對中國的影響
對于印尼來說,中國是僅次于日本、美國和新加坡的第四大出口市場,同時中國也是僅次于新加坡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國。
中國經濟發展穩定,是印尼產品的理想出口市場,印尼的棕櫚油、天然橡膠、香料等產品生產過剩,中國對這些商品有很大的潛在需求,擴大與中國的雙邊貿易合作,符合印尼的對外貿易利益。
同時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急需依賴大量外部資金投入。中國擁有成熟的基建實力,可以幫助印尼改善基礎設施狀況,提升其對外貿易發展水平。
印尼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是發展最大的瓶頸,物流成本高企、通訊條件普遍較差、電力供應難以滿足基本需求等。基礎工業落后,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不完備,影響部分制造業企業擴大再投資。政府低效和腐敗現象仍比較嚴重,部分領域如礦業等行政管理混亂、稅費復雜繁多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印尼對外資的吸引力。
如今印尼政府已經把基礎建設放在了國家發展的首位。2011-2025年間,印尼政府計劃啟動367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值將達到4400億美元。印尼政府表示,其中約40%-50%的資金需通過吸引私人投資的方式獲得。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中國政府承諾向印尼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00億美元,涵蓋鐵路、電廠、收費公路等方面。當地基礎設施投資潛力仍然巨大。
將影響中資項目?
印尼現任總統佐科與對手普拉博沃的對外觀點存在很大的分歧。
中國是印尼最大達貿易伙伴,2017年兩國的貿易總額達到601億美元,其中印尼對華出口額為258億美元,占總出口的14%。2018年,印尼與中國的非油氣產品貿易額696.4億美元,同比增長22.5%;其中印尼出口中國243.9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占印尼對外出口總額的15.0%,居印尼出口目的地首位;印尼自中國進口452.4億美元,同比增長27.4%,占印尼進口總額的28.5%,在印尼進口來源地中居首。
為了獲得中國市場份額與投資,佐科一直極力拉近與中國的關系。但是,普拉博沃卻對中資很反感。
為了拉票,普拉博沃指出,中國援助項目對印尼沒有好處,并承諾,如果當選總統,他一定會重新評估雅加達——萬隆高鐵項目。這是由中國承建的印尼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也是中印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共同推動的標志性工程。普拉博沃做出這樣的承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也為自己的競選增添了籌碼。
另外,如果普拉博沃當選,中國援助的其他項目預計也會受到影響,例如北蘇門答臘省耗資16億美元的水電大壩工程,和婆羅洲耗資180億美元的水力發電廠工程。
和官方基于經濟考量而日益密切友好的交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尼民間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曾多次引發排外事件,而其中,華人是“重災區”。
印尼約有2000萬名華人華僑,是全球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也為印尼獨立和發展作出不小貢獻。但自印尼1945年獨立后,每當政權不穩定或有利益沖突時,華人華僑就易被當作“替罪羔羊”或“出氣筒”。上世紀1965—1967年、1974年、1978年、1980年、1998年都曾出現過排華事件,這引起人們對印尼華人前途命運的關注。
此次選舉,兩位選舉人對華態度不同。佐科對華抱有開放友好態度,而普拉博沃卻是一個固執的“印尼特朗普”,排斥外來華工。
不過,普拉博沃對中資項目出手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目前佐科連任的概率比他大。

- {{error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