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產模式有沒有弊端

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一直讓很多國人羨慕,而這一切都來自新加坡房產模式。那么新加坡的房產模式有什么弊端嗎?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分析。

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一直讓很多國人羨慕,而這一切都來自新加坡房產模式。那么新加坡的房產模式有什么弊端嗎?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分析。
首先,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核心是住房供應的政府計劃型主導,但這種模式很難照搬到別的地方,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仿效新加坡成功就足以說明。一個根本原因在于,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其城市是一個封閉的經濟體,本地人口穩定增長,外來人口數量受到很強控制,這樣政府對住房需求了如指掌,從而可以做到住房供應的針對性,有條不紊地提供計劃好的組屋來滿足住房需求。
而其他國家都遠不止一個城市,中國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城市,非戶籍人口比例很大,達到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流動性很強,住房需求的無序波動性大,很難按照一個既定的計劃來提供住房供應。
第二,很多觀察家都指出,因為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家,時刻面臨強鄰的威脅,如果社會不穩定,馬來西亞就會吞掉它。所以李光耀立國之初就把解決居者有其屋作為立國的基本國策,執政黨始終把提高居民住房自有率為促進社會穩定、增強社會凝聚力的基石,在這點上完全沒有討論的余地。
但其他國家并不一定需要通過住房自有率來綁住民心,實現團結。展望世界各國,住房自有率從來不是與社會和諧程度一一對應的東西。比如往往越是不發達國家越是住房自有率接近100%,最低收入國家的人們都自己建房。
中東國家近乎100%住房自有率,還是擋不住郁金香革命。發達國家中,英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住房自有率達到68%,但同樣發達的瑞士、德國、法國和瑞典則只有40%~50%,而后者這些國家的社會和諧程度被公認比前一組更高。
第三,新加坡經驗真的應該學習么?主張政府應該盡量幫助人們實現購房的,往往都以孟子所說有恒產者有恒心作為依據,認為人們有了房子之后才會對社會更加認同,社會才會更加穩定。如果對中小城市而言,買房就是生活安定的標志,政府無妨多鼓勵購房。
但對于大城市,尤其大城市的夾心層,既不可能,也不適宜推行用鼓勵買房來安定他們。因為這部分人群的特點是具有流動性,住房困難具有階段性和臨時性特征。對他們而言,最主要的是要先解決居住問題,其次才是資產積累問題。從財力出發,政府也只能解決居住問題,資產積累問題不是政府的義務,也無法解決。如果政府要解決資產積累問題,相當于介入到居民投資領域,這是很危險的。這個契約暗示一旦形成,就無法擺脫。
政府要一直背負穩定房價、促進住房資產保值增值的使命,否則一旦房價下跌,社會矛盾就會全面激化。 新加坡,乃至很多亞洲國家與地區,都試圖推行更多的住房自有率,都想鼓勵居民尤其中產階級和夾心層盡可能多買房,這固然與亞洲人的居家置業文化傳統有關,根本上也在于這些地區的政府都推行的是低福利主義。政府希望老百姓自己為自己儲蓄,自己為突發事件負責,政府只承擔最少的福利保障義務。住房資產被看作最好的儲蓄方式。 這也是英美自由資本主義與歐洲大陸福利主義的一個根本區別點。
英美鼓勵人們買房,住房自有率多在68%左右;歐洲大陸國家如德國、法國、瑞士和北歐,不鼓勵人們買房,住房自有率只有30%~50%,大城市更低。但相對應的是,英美實行低福利,歐洲大陸實行高福利。道理很簡單,當一個國家把公共財政資源過多投入到對住房的扶持政策上,必然減少對其他福利的支持。也就是說社會保障福利與住房自有率之間存在替代關系。
風險提示:海外房產信息由開發商/項目方提供,請投資者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自行核實相關信息,謹慎投資。

- 2024年新加坡個人所得稅減免50%!投資新加坡正當時!
- 新加坡就業準證收入門檻又提高了!2025年1月實施,掛鉤年齡和行業
- 一周移民熱點|中國將與新加坡互免簽30天,加拿大EE暴增至561分,新西蘭永居有新變化
- 好消息!中國和新加坡即將30天互免簽證!
- 好消息!7月26日起,中國將恢復新加坡護照15天免簽入境政策!
- 一周熱點 | 世界上最安全國家排名揭曉!加拿大EE連續三天抽分!新加坡家族辦公室新政頒布!
- 注意!新加坡赴華簽證申請有4個重要變化,利好簽證申請辦理者!
- 官宣 | 2月27日起新加坡各類長期準證一律電子化!
- 新加坡公民、EP、TP、GIP、PR分不清楚?一文帶你讀懂新加坡的各種身份!
- 新加坡以人為本,正大力歡迎新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