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人的飲食文化 柬埔寨人早上都吃些啥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天之餐在于早餐。都說每天早上的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因為只有吃的好身體才會好的,不過早餐的選擇是可以有很多種的。比如說國外早餐的吃法就和國內不一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柬埔寨人早上都吃些啥?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天之餐在于早餐。都說每天早上的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因為只有吃的好身體才會好的,不過早餐的選擇是可以有很多種的。比如說國外早餐的吃法就和國內不一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柬埔寨人早上都吃些啥?
許多國家的早餐一般都有本土特色,而柬埔寨的街頭早餐卻絕對是外來貨:法棍!清晨的金邊街頭,匆匆趕路的人們大多在路邊的流動早餐攤兒上,或者街角的固定小店里來份法式三明治。烤得金黃香脆的法棍從中間一剖兩半,中間夾上半肥半瘦的燒肉或者火腿,酸木瓜絲或者酸黃瓜,再澆上魚露或者辣椒醬,一頓富有柬埔寨特色的早餐就做好了。
一口咬下去,不僅有木瓜的酸爽,火腿和醬料的鮮香,還有縈繞在舌尖上的辣。法棍本身的外脆內軟,簡單質樸的口感更襯托出夾在中間的各種“餡兒”的味道。那感覺完全不同于普通的三明治,新鮮而刺激!
法棍不僅出現在清晨的早餐攤兒,也出現在深夜的燒烤店。剛剛烤好的牛羊肉串夾在法棍里,肉汁和醬汁被香香軟軟的面包吸飽,一口下去,滿口濃香。因為有法棍的脆皮和韌勁,感覺比肉夾饃有嚼頭。
想來,法棍也算是法國殖民的歷史給柬埔寨留下的印跡,現在已經是柬埔寨老百姓的家常食物。早餐攤兒、街頭小店、高檔超市、菜市場都可以很方便地買到長長短短、精心烤制的法棍。法棍也十分便宜,高檔超市里的短法棍約5元人民幣,一般店里只要2元。早餐攤兒上加了各種餡兒做成的三明治也不過四五元人民幣,絕對物美價廉。離記者家不遠的一個菜市場,每天都有三四個攤位批發法棍。在這里法棍不再用紙袋子單獨包裝,而是十個八個用大塑料袋裝好,或者干脆直接裝在大筐里。買的人也是大手筆,一買一捆,估計是再去零售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柬埔寨旅游,街頭法棍的口味也國際化了,在大點兒的早餐攤兒上,人們也能買到夾奶酪、生菜、培根等餡料的法棍三明治了。不過,如果有機會,還是應該試試柬埔寨當地人的吃法,絕對令人難忘!
另外一些會在家享用早餐的柬埔寨人,Bobor(米粥)是一種具有久遠歷史和風味的傳統食物。同許多東南亞國家一樣,米在柬埔寨飲食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一句當地人問候的俗語便是“你今天吃米飯了嗎?”(Nyam bai howie nov?)Bobor這種早在吳哥時代的瓷器上就有記錄烹飪方法的早餐,說起來也簡單。用新米或是隔夜的米飯熬煮成濃稠的米粥,再佐以炸小魚干,每天早上不出鬧市街口,保你就能看到賣粥的小鋪。
豬肉飯(bai sach chrouk)是另外一道完全未受其他國家飲食文化影響的純正柬埔寨早餐。米飯里拌上香甜的碳烤豬肉,配著酸酸的腌蘿卜和黃瓜,一口下去,回味縈繞舌尖。這是一道可以代表柬埔寨地道本土飲食文化而入選國際連鎖五星級酒店的餐食,在柬埔寨首都的金邊洲際酒店的早餐菜單上,有這樣一段描述,“在柬埔寨開啟新的一天,就從豬肉飯開始吧。”然而柬埔寨人絕不會建議你去那么干凈的地方品嘗這種要十足鍋氣才能烹飪出的味道,他們甚至不建議你去華人餐廳或者任何有游客氣息的餐廳,他們從豬排的相貌就能看出它是不是那種散發著讓柬埔寨人自豪的饕餮之味。
最早滲入柬埔寨早餐餐桌的外來風味,是一碗高棉米粉(num banh chok)。米粉湯由米粉配上帶有姜味的綠咖喱或椰漿魚湯,上面覆有薄荷葉、豆芽、綠豆、香蕉花、黃瓜和其他蔬菜。這種典型的香料是在過去幾個世紀從古印度傳來的,早在西元一世紀時,柬埔寨境內建立的扶南國就奉印度教為國教,受因印度文化影響甚深,同咖喱香料傳入的還有影響至今的高棉語言、書寫體系和宗教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