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如何過端午節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悄悄來臨了,各式各樣口味眾多的粽子已經爬上了商家的貨架,它們總是最先提醒著我們這個節日的到來。端午節不僅僅在我國是傳統節日,在東亞其他一些地區,人們同樣感受著端午節帶來的文化盛宴。它們來自同樣的起源,卻是各自獨特又多姿多彩。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悄悄來臨了,各式各樣口味眾多的粽子已經爬上了商家的貨架,它們總是最先提醒著我們這個節日的到來。端午節不僅僅在我國是傳統節日,在東亞其他一些地區,人們同樣感受著端午節帶來的文化盛宴。它們來自同樣的起源,卻是各自獨特又多姿多彩。
現在,除中國大陸外,臺灣、香港、澳門自不必說,在范圍很廣的東亞、東南亞地區如日本、越南、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文萊、菲律賓、印尼、東帝汶過端午節。
新加坡
龍舟競賽,粽子飄香
作為最重要的華人聚集區,新加坡也有很多慶祝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之外,每年的端午節,在新加坡的東海岸公園都會舉辦精彩的龍舟邀請賽,來自世界各地的龍舟隊伍云集于此,一較高低。
因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限制,無法舉辦賽龍舟,會為了方便在陸地上舉行比賽,也就是新加坡當地最有特色的端午節活動之一——旱龍舟,以此來模擬龍舟。
越南
辟邪驅瘟,偏愛水果
越南人在端午節這天并不放假,也沒有什么專門的娛樂活動。越南也是在陰歷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他們的主要內容是吃粽子、端午驅蟲。端午采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人們認為“端午草藥”最為靈驗,許多集市上有此藥專賣攤。越南人認為,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節日清晨,越南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然后吃一顆鴨蛋,上午吃酸味的水果,以殺死所有不好的東西。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辟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馬來西亞
包粽大賽,龍舟爭渡
在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約占到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們也將端午節的傳統一代一代的流傳并保留了下來。但他們并不是像我們一樣農歷五月初五過端午節,而是新歷六月初過端午節。如今這里的端午節,同樣與“裹粽子”“劃龍船”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節日氣氛十分濃厚。
馬來西亞人也喜歡吃粽子,除了我們常常見到的鮮肉粽、火腿粽以外,更有不少人喜歡將東南亞特色的椰蓉和豆沙也包進粽子,別有一番風味。
此之外,這里的會館每年會組織自己的代表隊,來參加端午進行的賽龍舟。如果你想在馬來西亞體驗端午節,那么住在里卡士灣畔附近最適合不過了,這里正是賽龍舟比賽的最佳地點。
泰國
“芭掌節” 祭先祖
在泰國,人們把端午節也稱作“芭掌節”,它的主角依然是粽子。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準備一大桌的美食來拜祭祖先,其中必不可少的就包括泰國的粽子吉掌和芭掌。
掌指的是一串一串小巧玲瓏的甜粽,人們在包粽子之前,會先將糯米泡在椰汁里,讓米粒充分吸收椰子的香氣。再將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包裹進去,甜甜糯糯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芭掌則指的是那些咸鮮的大顆肉粽,將糯米和泰式香料、炒香的花生和其他餡料完美搭配到一起,非常符合當地人的胃口。
柬埔寨
端午粽香 異鄉情濃
也許是受當地華人傳統的影響,柬埔寨高棉族原住民也有吃粽子的習慣,但時間卻不僅僅限于端午節,且制作方法也相對簡單,通常用竹葉和糯米包成,里面不放餡,口味稍咸,每個僅有一個五歲兒童拳頭大小,吃起來一口一個,頗為快意。
在華人占總人口7%的柬埔寨,每逢端午,粽子必會大量上市。如今,它已不僅是聯系華人之間親情和友情的紐帶,更成為了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后扎緊口袋蒸熱。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日本人也有端午節,而且也是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公歷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狀與中國的粽子不同,他們習慣于包錘形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看到這樣的粽子形狀,你還能吃得下嗎?和之前三種粽子相比,簡直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東南亞國家如何過端午節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您還需更多的了解,可以直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我們將會以最專業的態度和顧問為您提供定制化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