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選兩大政黨均宣告自己勝出,誰有權領銜組閣

按照目前的初步計票結果,沒有任何政黨獲得超過下議院半數席位從而可以獨立組建政府,因此尋求其他政黨聯合組閣成為最佳途徑。當天下午,人民國家力量黨和為泰黨均召開發布會,各自宣布自己擁有組閣權。

泰國大選于3月24日舉行,這是2014年泰國軍方通過政變接管政權后舉行的首次大選。
3月25日16:00,泰國選舉委員會公布全泰國350選區非正式選舉結果最終席位名單(不包含黨派推薦的150席):
第1名:為泰黨,138席;
第2名:政府民力黨,96席;
第3名:泰自豪黨,39席;
第4名:民主黨,33席;
第5名:新未來黨,30席;
第6名:民族黨,6席;
第7名:泰國家發展黨,6席;
第8名:發展國家黨,1席;
第9名:泰民族聯合力量黨,1席。
但從票數上看,根據泰國選舉委員會公布的非官方結果,人民國家力量黨共獲得794萬張選票,微幅領先于為泰黨獲得的票數。
按照目前的初步計票結果,沒有任何政黨獲得超過下議院半數席位從而可以獨立組建政府,因此尋求其他政黨聯合組閣成為最佳途徑。當天下午,人民國家力量黨和為泰黨均召開發布會,各自宣布自己擁有組閣權。
為泰黨總理候選人素達拉表示,為泰黨獲得了最多席位,應優先組建政府。
另一方面,人民國家力量黨表示,該黨在大選投票中贏得最多選票,因此接下來該黨將和意識形態與立場一致的政黨商討,尋求合作聯合組閣,一起帶領國家前行。
泰國選舉委員會秘書長乍隆威則強調,目前公布的計票結果僅為非正式結果,正式結果將于選舉法正式生效后的150天之內,也就是5月9日之前公布,因此,人民國家力量黨和為泰黨的組閣行為僅為各自的黨內行為。
選情看似明了,但未來政局卻依舊模糊,原因是,這次選舉所依據的新版憲法對議席的選法與分配有了新的設置,導致計票結果與最終結果之間還“隔”著一道“算法公式”。眼下,圍繞這套“算法”,為泰黨和人民國家力量黨正在預估自身與對手最終獲得的席位多寡,以便籌劃拉攏盟友聯合組閣。
不管最終席位如何分配,選情的大致格局基本明了:為泰黨和人民國家力量黨排列前兩位,但都沒有獲得下議院半數以上席位。由于這兩個政黨不存在合作的理由和基礎,下一步基本上就進入兩個政黨圍繞組閣議題“謀算計策”的階段。
對于為泰黨而言,即便獲得優先組閣權,即便拉攏到足夠政黨聯合組閣,在推舉總理環節也將受到極大考驗。除非,為泰黨能聯合到大多數參選政黨,使執政聯盟的總席位超過375席。
按照泰國憲法,在選舉中獲得議席數最多的政黨擁有優先組閣權。這就意味著為泰黨需要拉攏到足夠政黨與之聯合,并推舉總理人選。但對于為泰黨來說,聯合組閣難度不小。
因為,根據2017年新憲法及相關法律,新總理將由500名下議院議員和250名上議院議員共同投票產生,候選人得票超過兩院議員總數的一半、即375席才可當選。而上議員是由巴育領導的政變后權力機構指派產生的,因此,此間分析人士判斷,有250個席位“保底”,巴育勝算很大。
對于人民國家力量黨而言,上臺執政的機會不小,但未來能否“維持”是個問題。如果執政聯盟不能獲得足夠穩定的議席優勢,即便上臺執政,其各項政策也難以在下議院獲得通過。因為,上議院在政府議案表決中無法再扮演巴育的“保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