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買房,如何選擇開發商

近十年房地產飛速發展,除了市場上熱錢多,政府的加杠桿也是一大原因,眾多的房企借此機會大量融資蓋房,發展快速的結果也導致越大型的開發商負債比越高,甚至高達85%以上。在房市熱絡時看不出問題,一但房市降溫銷售不佳,這些負債比過高的企業將首當其沖,在過高的償債壓力之下發生項目緊縮、裁員等都是必然結果,甚至影響其海外項目,所以開發商的財務結構也是評估的一大重點。

當你打開朋友圈,會發現越來越多身邊的人在曬自己在柬埔寨買的房子,要問他們為什么會跑到柬埔寨買房?這跟多年前人們扎堆到北京、上海、深圳買房一個道理——為了資金的保值增值!伴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開展,新興的東南亞市場進入他們的視野。柬埔寨買房,如何選擇開發商?
開發商來自哪里
日本開發商比較早就進入柬埔寨,管理先進,出租率和租金都是比較高的,但基本都是只租不售,少有的出售型的日本公寓基本也都在開建前就在日本國內銷售完畢,市面上很少或者說沒有看到在售的日本開發商出售的公寓。
新加坡開發商也算是早期進入柬埔寨,以建筑面積計價,價格相對較高。
韓國開發商因為進場比較早,在柬埔寨《外國人持有產權法案》出來之前,韓國開發商就買了很多地,所以他們的樓盤相對較便宜。
臺灣開發商的項目不少,而且營銷做得很好,但是因為臺灣開發商無法直接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進度一般不快。
本土開發商,在冷眼旁觀了幾年后,也出現了一批實力較強的開發商,比如海外柬華投資公司、皇家集團、LYP集團、太子地產集團等,他們開發的樓盤有些做的還真不錯,性價比非常高。
香港開發商,樓盤較少,但是也是少有的以套內面積計價,性價比也挺高。
中國大陸開發商進場較晚,但開發項目可以算是外國開發商里最多的,資金實力都不錯,比如富力、粵泰等,建設速度讓人放心,爛尾的可能性比較小。
開發商是地產投資最關鍵與致命的選擇
購買房地產項目有許多因素需要考量,如:地點、規劃、建筑品質、價格等,但在實現獲利之前,開發商能否如期交房是一切的根本。許多投資者被五花八門的銷售宣傳所吸引,卻忽視了開發商是否能夠落實這些承諾。
開發企業成立時間短暫
企業成立時間代表其接受市場檢驗的時長,成立越久的開發商因長年受到諸多考驗,多具品牌性與知名度。新進入市場的開發商成立時間短,無過往的成績可參考,因此,不確定性較高。曾有開發商完成一個項目后不久即解散公司,后續的保固、維護、物業管理、承諾的報酬等也隨之消失,這種案例比比皆是。即便走上法律訴訟,消費者也很難維權成功。
因此,在購房時,民眾需謹慎地判斷開發商是否有深耕市場的決心、承諾的條件能否實現。
開發企業股東結構復雜
股東實力、背景與團結合作是一家公司營運績效的核 心。股東結構復雜、資訊不透明、甚至股東本身信用及財務狀況不佳而影響公司運作的案例時有所聞,在房地產領域亦是如此,很多項目蓋到一半停工不是因為規劃不好,而是因股東彼此意見分歧、難以整合所導致。
因此,在選擇開發商之前,了解其股東結構并做好風險評估是至關重要的。
高杠桿操作導致負債比過高
近十年房地產飛速發展,除了市場上熱錢多,政府的加杠桿也是一大原因,眾多的房企借此機會大量融資蓋房,發展快速的結果也導致越大型的開發商負債比越高,甚至高達85%以上。在房市熱絡時看不出問題,一但房市降溫銷售不佳,這些負債比過高的企業將首當其沖,在過高的償債壓力之下發生項目緊縮、裁員等都是必然結果,甚至影響其海外項目,所以開發商的財務結構也是評估的一大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