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買房為什么會送陽臺

在日本買一套八十平左右的房子,面積和在國內一百平的房子是相當的。日本房屋面積計算方式為房屋的室內面積,也就是房子按照墻壁的中心線劃分后計算出的面積。日本房子的面積中,是不會計算到陽臺,走廊等一切公共設施的面積。

日本買房和國內買房有一個很大的區別是:日本買房免費贈送陽臺面積,有很多投資者覺得賺到了,但送陽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和邦海外一起了解一下吧。
日本買房為何送陽臺
在中國,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關于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被困的人們只有跳樓或者等待云梯救助這樣的新聞。去年,河南許昌一居民樓五樓發生大火,房門被堵住,一位媽媽用床單拯救了兒女,但自己卻因搶救無效而去世。在日本,我們都知道陽臺的面積是屬于公用面積,換句話說是贈送的,但為何會有這樣的設定?
在日本,雖然房產外面的陽臺,看起來算是私人空間,但是從理論上來說,陽臺的面積是屬于公用空間,并且不允許以任何方式,把自家的陽臺占為己有,嚴禁封閉或裝修成私人空間。更重要的是,日本的陽臺都設置有兩處逃生裝置,徹底避免了災難發生時無法逃生的情況。
遇到火災時,住戶可以從陽臺,下降到更低的一層樓,都是因為有這個東西的存在,那就是陽臺的避難梯子。
打開逃生梯的蓋板,是一個軟梯,而順著梯子可以安全的下降一層,甚至可以一層一層的下降到一樓。
這一層逃生裝置,是從上到下的縱向逃生,而下面要說到的這一項逃生裝置則是針對橫向逃生。日本房產的鄰居之間的陽臺,是沒有墻壁的,僅僅是一塊擋板可以輕松擊破。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用手使勁敲打或用腳踢,都可以輕松的擊破擋板,逃往鄰居的家中避難。
之所以這樣的裝置無法在中國使用,就是因為關于陽臺面積計算上面的問題。中國公寓的陽臺,是算進房產的建筑面積的,而日本的房子陽臺是白送的,屬于公共空間。在中國,如果要求在陽臺上鉆一個洞,鏈接樓上和樓下,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能沒有人會愿意,一個是因為安全的問題,另一個就是會對個人隱私產生威脅。中國的開發商,如果白送陽臺,并且假裝逃生裝置的話,這對開放商來說則是一筆重大的成本。正式因為如此,在中國短期之內不會出現上面說到的兩種逃生裝置。
在日本買一套八十平左右的房子,面積和在國內一百平的房子是相當的。日本房屋面積計算方式為房屋的室內面積,也就是房子按照墻壁的中心線劃分后計算出的面積。日本房子的面積中,是不會計算到陽臺,走廊等一切公共設施的面積。
但是,陽臺盡管是提供給住戶使用,但并不是在陽臺上可以“為所欲為”,日本的公寓管理規則中,對陽臺上禁止的事情有著明確的規定。如果您是租房的話,同樣是需要根據房東的要求來做。破壞堵塞逃生通道,改變和破壞建筑物是絕對不允許的。物業警告無果,甚至面臨被起訴的風險。同樣,國內住戶經常會有的一些做法,比如在陽臺上放雜物,盆栽植物等等,在日本也是禁止的,因為不允許阻擋逃生隔板。
中國人在日本買房,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日本房子的一些規定也是和中國有很大區別。但是但從陽臺的設置,和一些逃生裝置來說,還是希望中國的房子能像日本學習,把住戶的安全放到第一位,而不是金錢和利益。
日本買房注意事項
在日本買房子首先要將購房款轉移到海外帳戶
對于中國買主來說,購房款不是問題,但是中國有每人每年5萬美元匯出的限制。在日本買房賣方要求買方提供購房款證明,或者銀行貸款證明,是英文的,畢竟日本人能看懂中文的不多,入鄉隨俗,不要被細節打敗。
看上日本房子后,該怎么出價
日本是一個資訊很透明的地方,在看好一處房產后,經紀人大多都會幫助客人做房屋的價格評估,估算這個房子市場交易中的現在價值。如果賣主的要價高了,經紀人就要幫助買家殺價。如果要價低于市價,經紀人就要幫買主趕快搶下。
有產權不表示要擁有一輩子
眾所周知,許多剛來的中國買家都會有“在日本買房就要住一輩子,甚至要代代相傳”的觀念。其實這與日本的實際情況不太相符。根據歷年平均統計,日本人大約7年左右就會換一次房屋。換房的原因多樣,比如工作地點改變,子女外出讀書,家庭人口變化,或者退休后把成熟城區換到偏遠安靜的地方等。
日本房子出租不難
東京大阪地區經濟欣欣向榮,外來人口很多,又是旅游城市,需要大量出租房。很多買家擔心房屋無法出租的問題。其實是過慮了,沒有房子是租不出去的。事實上,房子能否出租取決于業主希望的租金是否符合租賃市場的價格,關鍵在于賣價是否符合市場。
對于在日本購買房子的條件以及注意的事項,我們有了一些了解,當然在這個地方夠買房子不單單是要看房子的位置,而且要根據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生活的條件,來進行購買。
近來國內的環境越來越差,面對著越來越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很多購房者把目光投向了國外。而日本,則以優美的環境,適宜的氣候,和較高的人均消費水平吸引了眾多購房者。
以上就是邦海外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日本買房為什么會送陽臺》方面的知識了,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邦海外的專業顧問一定會竭力滿足您的需求。
風險提示:海外房產信息由開發商/項目方提供,請投資者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自行核實相關信息,謹慎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