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投資日本房產面臨哪些機遇和風險?

近幾年,日本已經成為中國人海外地產投資的熱點區域,與此同時,良好的投資環境、2020年東京奧運會等等,也是日本房產的一針強心劑,吸引了不少中國人來日購置房產進行投資。今天,讓我們從幾大方面為大家解讀,2019年投資日本房產面臨哪些機遇和風險?

近幾年,日本已經成為中國人海外地產投資的熱點區域,與此同時,良好的投資環境、2020年東京奧運會等等,也是日本房產的一針強心劑,吸引了不少中國人來日購置房產進行投資。今天,讓我們從幾大方面為大家解讀,2019年投資日本房產面臨哪些機遇和風險?
2019年為何選擇投資日本房產?
為何選擇投資日本房產
每年日本都吸引了全球大量的投資人赴日本進行房產投資,為什么呢?
因為安倍政府上臺后提出了兩條新政,就是安倍經濟學的核 心。第一條是金融緩和,指投資人可在日本購買金融產品,例如股票、債券、虛擬貨幣等,都是合法的但是稅收極高,最高可達50%,換言之投資人收益的50%需交給政府,因此很多在日本的投資人放棄了金融產品,轉而投向更加穩定的不動產市場。
安倍政府的第二條是觀光立國,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帶來了大量的海外游客,部分游客旅游觀光后喜歡上了日本,因此也會對日本房地產進行投資。例如以粉雪聞名的北海道,從2016年到現在,土地和不動產的價值每年超40%上升幅度,最高達到70%。
日本房產投資的機遇
2019年投資日本房產的機遇與上文提到的觀光立國有很大的關系。安倍政府提出,到2020年日本要接受全球4000萬的游客。截止到2018年,日本接收的外來游客已經超3200萬人次,加上東京奧運會的帶動,到2020年安倍政府4000萬游客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日本政府也做了明確的規劃,2018年通過賭場合法的條約,2024年大阪的賭場即可建成,目前就已經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大賭場的開發商。2025年,世博會將在大阪舉行。
有了這些國際大型峰會賽事的帶動,日本的觀光旅游業呈現出不斷向上、蓬勃發展的趨勢。觀光旅游業的發展,必將會帶動觀光不動產的發展。觀光不動產中很多項目與個人投資人沒有關聯,例如大型酒店、莊園等,那么更適合投資人的項目就是民宿。
日本房產投資需注意
日本房產投資除了機遇,同時也面臨著風險。
首先是自然災害。想必大家都知道,日本處于地震帶,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偶爾也會伴隨著海嘯。
因此在選購日本房產的時候,首要考慮的便是房齡。選擇1981年之前建成的房產比較危險,日本在1981年推出新耐震基準,根據這個基準建造的房產可防御七級地震,但是在1981年之前建造的房產并不是按照此標準建造,遭遇地震就比較危險。
另外保險也是規避地震風險的有效方法。在日本,地震險包含在火災保險之內,保費便宜,一年1000-2000人民幣左右即可。
相對地震而言,海嘯帶來的傷害要大得多。因此喜歡海景房的投資者購買海邊房產,一定要注意房產的防汛措施,以及離海平面的高度是否能夠達到要求。盡量避免潛在風險。
除了自然災害,日本當地的地方性政策以及土地性質也是一大風險。
第一風險是借地權,主要是針對于公寓類型的房產。例如在網上看到的東京40萬、京都30萬等便宜房產均屬于借地權的范圍。借地權,顧名思義就是借用土地,每年需要付給土地所有者一定的租金,這就產生了另外的支出。所以購買日本房產,一定要選擇永久所有權的房產。
日本大部分房產都屬于永久所有權的,購買之后,房產和土地即歸個人所有,這也是購買日本房產的優勢之一。
第二風險是建筑不可土地,主要是針對京都及奈良的古屋。日本的大部分古屋價格便宜,20-30萬就可買到戶型很大的房產。根據上文提到,1981年日本政府出臺的新耐震基準法規定,大量不沿道路的土地不能建造房產,只能用做公園、停車場以及后花園等,這些地區就屬于建筑不可土地。
假如購買了這些土地上的古屋(古屋建筑年代久,在法律出臺前就已建成),若要用于民宿出租,需進行改造裝修等,但古屋位于建筑不可土地,政府不允許對其進行改造,只能對室內進行簡單的粉刷等措施。
所以,各位投資者在選購古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房產是否位于建筑不可土地上,以及古屋的新舊程度。
有人說,到日本購買一整棟樓或者別墅,沒有業主委員會,去申請酒店或旅館牌照,對房子簡單翻新之后就可用作民宿。其實,有的房產是不能申請酒店或旅館牌照來全年用作民宿出租的。因為日本的土地用途法規定,在住居專用土地、工業土地不能建造酒店或者旅館。
因此,如果投資人購買了上述兩類土地上的房產,是不能申請酒店業的相關資質,換言之房產不能全年出租,只能做180天的民宿。所以投資人在選購房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其土地性質以及地方性政策。
通過這篇文章2019年投資日本房產面臨哪些機遇和風險的閱讀,希望對大家都有所幫助,如果還有類似這方面的問題,您可以繼續閱讀文章下方的相關閱讀,或者直接聯系我們在線客服,邦海外專業顧問一定可以滿足您的需求。
風險提示:海外房產信息由開發商/項目方提供,請投資者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自行核實相關信息,謹慎投資。
